传统摄影可以捕捉美丽的瞬间,而 3D 摄影则更进一步,增加了深度和真实感,让图像真正栩栩如生。3D 摄影能够创造身临其境、栩栩如生的视觉效果,为讲故事和创造创意开辟了令人兴奋的新可能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 3D 摄影的基本知识(包括设备、技术和内幕技巧),以帮助您制作出令人惊叹、引人注目、令人振奋的多维图像。准备好将您的摄影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吧!
3D 摄影是一种使用两张略微偏移的图像来复制人眼感知深度的技术,从而产生比传统平面图像看起来更逼真的视觉效果。得益于 Meta Quest 3、Apple Vision Pro 和尖端 AR 眼镜等创新设备的兴起,拍摄、查看和分享 3D 照片和视频从未如此简单。这种增加的深度不仅使建筑、营销和虚拟旅游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受益,而且还可以帮助家庭以更身临其境的方式珍惜个人时刻。通过以真实的深度和维度保存生日、节日和日常生活,3D 摄影丰富了我们的视觉叙事,使共享的记忆和体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近、更生动。
3D 摄影的关键在于立体视觉原理,即将从略微不同的角度拍摄的两幅图像合并起来,以产生深度感。该原理模仿人类的双目视觉,每只眼睛捕捉到略微不同的角度,大脑将这些角度结合起来形成 3D 图像。
在摄影中,使用双镜头相机或通过在两点之间移动单个相机来以微小的偏移拍摄两张照片。当并排显示或使用过滤技术(例如立体或偏振)分层显示时,大脑会将它们合并为一个三维图像,让观看者产生真实的距离感和深度感。
制作高质量的 3D 照片需要使用专门的工具从略微不同的角度捕捉图像,以复制我们的眼睛感知深度的方式。一个关键的设备是3D 摄影相机,它具有双镜头,可以同时捕捉两个视角。像 Fujifilm FinePix Real 3D W3 和 Kandao QooCam EGO 这样的相机专门设计了双镜头,可以复制人类的双目视觉,捕捉两个略有不同的视角。
3D 相机的图片:Fujifilm FinePix Real 3D。
对于使用传统 DSLR 或无反光镜相机的用户来说,双镜头附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些附件可以拍摄两张偏移图像以创建 3D 效果。佳能专为 EOS R7 设计的 RF-S7.8mm F4 STM 双镜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提供了一种制作 3D 内容的方法,可与 Meta Quest 3 和 Apple Vision Pro 等设备配合使用。
对于更高级的需求,3D 摄影设备更进一步,使用以不同角度排列的多个摄像头从各个角度拍摄拍摄对象。这些设置在产品摄影中尤其受欢迎,因为创建沉浸式 3D 视图对于详细展示产品至关重要。
最后,使用 StereoPhoto Maker 等专业软件将所有东西整合在一起。该软件会对齐图像,将它们拼接成 3D 合成图,并提供工具来优化最终结果。通过正确的相机、配件和软件组合,创建身临其境且专业品质的 3D 照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
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创建 3D 照片,包括使用专业相机、使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或使用软件将现有的 2D 图像转换为立体 3D。以下是每种方法的分步指南:
制作 3D 照片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专门的 3D 相机。操作方法如下:
步骤 1:首先选择合适的 3D 相机并将其安装在坚固的三脚架上,以防止拍摄过程中出现任何移动。
第 2 步:规划拍摄以强调深度,选择具有不同层次的拍摄对象,例如风景。
步骤 3:将相机设置为 3D 模式以激活两个镜头。使用手动对焦以获得精确度,并调整光圈以获得较大的景深。
步骤 4:将相机放置在适当的距离以平衡视差,获得舒适的 3D 效果。
步骤 5:按下快门拍摄照片,同时捕捉两个视角。检查相机上的图像以确保对齐和清晰度。
步骤 6:将图像传输到计算机并使用软件对其进行对齐和微调。调整深度并将图像转换为所需的3D格式。
对于那些想知道如何在手机上制作 3D 照片的人来说,智能手机技术让 3D 摄影变得更加容易。让我们看看如何使用应用程序和技术在手机上制作 3D 照片。
步骤 1:使用手机相机拍摄两张图像,两张图像之间略有水平偏移,以模仿人眼的视角。保持动作平稳且平行。
步骤 2:安装带有立体视觉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例如 i3DStereoid (iOS/Android)。打开应用程序并选择两张最能代表所需深度的照片。使用内置工具查看和选择成对的照片,例如平行或交叉视图模式。
步骤 3:使用自动对齐功能纠正垂直偏移和旋转。这可确保两幅图像完美对齐,从而减少观看者在观看最终 3D 照片时的疲劳。
步骤 4:通过定位左右图像来调整立体窗口。此步骤决定主体是否“突出”或退入屏幕。
步骤 5:以并排格式导出对齐的图像。
即使没有专门的设备,您也可以从略微不同的角度拍摄两张照片来捕捉 3D 图像。
步骤 1:定位您的相机并拍摄位于中心的第一张照片。
步骤 2:将相机水平向右移动,距离约为与拍摄对象距离的 1/30。例如,如果拍摄对象距离 3 米,则将相机移动约 10 厘米。
步骤 3:从这个新位置拍摄第二张照片。
步骤 4:使用软件将两张图像对齐并合并为一张 3D 照片。
要快速有效地为现有照片添加深度,请尝试使用专门的软件将 2D 图像转换为立体 3D 。只需选择具有清晰特征的高质量图像,将其上传到工具或软件,然后调整设置以调整深度。
片刻之后,您便会获得 3D 图像以供查看或进一步编辑 — 无需复杂的相机设置。这种快速方法只需付出很少的努力即可提供身临其境的 3D 视觉效果,从而成为快速获得有影响力结果的变革性方法。
用三维方式捕捉世界不仅仅是拍照,而是创造一种能够反映人类深度感知的沉浸式体验。借助正确的技术,3D 摄影可以让你超越平面图像,进入一个视觉境界,纹理、层次和空间关系让拍摄对象栩栩如生。
无论您使用的是专用的 3D 相机设置还是仅仅使用智能手机,了解 3D 摄影的细微差别都可以显著提高拍摄质量。以下是一些有用的 3D 摄影技巧:
要获得清晰、层次分明的景深效果,首先要稳定对准相机。即使是轻微的倾斜或错位也会扭曲 3D 效果,因此请将相机安装在三脚架或稳定的表面上以获得最佳效果。仔细调平每个镜头,可以为您的图像奠定一个让观众欣赏的精确度基础。
轴间距离(即每次拍摄的距离)对于景深效果至关重要。对于近距离拍摄的物体,较小的偏移(约为拍摄物体距离的 1/30)可保持平衡的 3D 视角,而较大的分离则有助于在宽阔或远处的场景中构建景深。可以将此视为“调入”拍摄物体比例的三维效果的方法。
在 3D 摄影中,冗余是你的朋友。捕捉同一场景的多个角度可以增加后期制作的选择,尤其是在处理棘手的光线或移动的拍摄对象时。这些备用镜头可确保你找到最佳角度来提供所需的深度和清晰度。
对比纹理使景深感更加明显。拍摄具有不同表面、颜色和光线的物体,营造出强烈的 3D 效果。高对比度有助于区分图像中的不同层次,从而产生更强烈的景深感。
最好的 3D 照片具有自然的层次感,元素之间有明显的距离分隔。选择具有前景和背景对比的场景(例如,一个人或一棵树与更广阔的风景形成对比)可以增强空间感。层次感是打造引人入胜的 3D 视觉效果的关键,可让您的图像充满动感。
透明或反光物体会造成视觉模糊,从而破坏 3D 效果。玻璃、水或抛光金属等材料往往会散射光线和反射,使深度感知变得复杂。为了获得更清晰的效果,请坚持使用哑光、固体表面。
3D 摄影要求拍摄之间保持一致性。通过稳定相机并尽可能让拍摄对象保持静止,尽量减少任何运动。使用三脚架并等待稳定的条件有助于防止不必要的模糊,因为模糊可能会干扰 3D 效果的清晰度。
确保良好的照明条件
照明对于 3D 清晰度至关重要。光线不足的环境会导致图像粗糙,从而影响 3D 效果的效果,因此请尽可能保持平衡、充足的照明。光线越多,细节越丰富,图像的纹理和深度就越好。
观看 3D 图像已发展成为一种多样化的体验,既有适合经典品味的,也有适合前沿品味的。无论是老式的红蓝立体眼镜还是最新的 AR 眼镜,它们都会为每只眼睛提供略有不同的图像,让您的大脑将它们融合成无缝的 3D 效果。观看 3D 摄影作品的方式有很多种:
立体 3D(最简单):使用立体眼镜,您可以观看使用两种彩色滤光片(通常是红色和青色)来显示深度的立体图像。每幅图像都经过一种颜色的过滤,因此当使用与滤光片匹配的眼镜观看时,左眼和右眼会接收到不同的图像。这种分离会产生 3D 效果,因为大脑会将图像合并为一个具有感知深度的图像。立体摄影成本低廉且易于使用,经常用于印刷媒体和在线内容。
AR/VR 设备(最受欢迎):增强现实 (AR) 和虚拟现实 (VR) 头戴设备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 3D 内容观看方式。这些设备向每只眼睛显示单独的立体图像,模拟深度和空间存在感。AR/VR 系统(例如最新的头戴设备)通过眼动追踪和手势识别等功能增强了体验。它们广泛用于互动体验,从游戏到重温 3D 记忆,提供无与伦比的真实感和参与度。
自动立体 3D(无需佩戴眼镜的 3D):观看 3D 照片的最先进方式,让观看者无需佩戴眼镜即可看到深度。它依靠透镜或视差屏障等技术将不同的图像引导到每只眼睛,模拟 3D 效果。这种技术通常用于数字显示器,例如某些广告牌和 3D 平板电脑。
偏振式 3D 和主动快门式 3D:偏振式 3D 将两个不同方向的偏振图像投射到同一个屏幕上,要求观众佩戴偏振眼镜,以便为相应的眼睛过滤每个图像。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影院,可提供高质量的深度,而不会出现立体图像中的颜色失真,非常适合需要精确色彩再现的应用。另一方面,主动快门式 3D 快速交替左右眼图像,而观众则佩戴电池供电的眼镜,其中的液晶快门与显示器同步。虽然这种方法提供了全彩色、高分辨率的深度感知,但它需要更高的刷新率和专用硬件。近年来,随着新技术和观看平台的出现,支持这两种方法的消费设备的数量有所下降。
VR52网成立于2015年,平台提供VR头显、AR眼镜、配件外设、厂商、测评、行业资讯、游戏与应用、展会活动等。